第八届全国高等院校综合设计基础教学论坛成功举办

2024年12月21日至22日,第八届全国高等院校综合设计基础教学论坛在清华青岛艺术与科学创新研究院盛大召开,其主题为“从过程中来,到过程中去”。本次论坛由中国工业设计协会专家工作委员会及清华青岛艺术与科学创新研究院联合主办,由清华大学艺术与科学研究中心战略与原型创新研究所承办。论坛采用线下形式进行,汇聚了众多教育精英。

自2011年首次举办以来,论坛以其专业性和前瞻性,在全国范围内的高校设计教育领域建立了良好的声誉和广泛的影响力。第八届论坛在继承以往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更加强调创新与实践的重要性,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高校的教育领域专家学者和一线教师的积极参与。今年的论坛参与院校及一线教师的背景更加广泛和深厚,使得设计基础教学的研讨更加符合当前时代的需求与发展趋势,论坛深入的研讨内容旨在推动设计基础教育的创新与发展,为培养更多优秀的设计人才贡献力量。
清华青岛艺科院作为此次活动的联合主办方,依托清华大学的学科资源,致力于推动艺术与科学的交叉融合,进一步加强了论坛的学术深度和实践广度,为与会者提供了一个交流和合作的平台,共同探讨和解决设计教育中的关键问题,培养适应未来社会和产业发展需求的创新设计人才。

本次论坛精英云集,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副院长、教授,清华青岛艺术与科学创新研究院副院长赵超、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严杨、大连民族学院教授马春东、北京理工大学珠海学院设计与艺术学院院长宗明明、清华大学艺术与科学研究中心设计战略与原型创新研究所所长蒋红斌、同济大学设计创意学院教授朱钟炎、南京艺术学院工业设计学院院长张明、武汉理工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院长吕杰锋、沈阳理工大学艺术设计学院副院长陈峰、湖南工程学院副院长吴志军、上海科技大学创意与艺术学院教授杨继栋等共计37位专家及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资深设计教育工作者开展了关于设计教学探索的发言与交流,还吸引了来自清华大学、中国美术学院、广州美术学院、鲁迅美术学院、中国矿业大学、武汉理工大学、北京科技大学、合肥大学、佛山大学、温州大学、北京城市学院、南京传媒学院、上海杉达学院、佛山科学技术学院、福州外语外贸学院、广东科技学院以及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等50余所院校的一线教师参与。这些教师们齐聚一堂,共同探讨综合设计基础教学的现状与未来,为提升教学质量与促进专业发展贡献智慧与力量。
一、主旨发言
12月21日上午,专家论坛正式开幕,在主旨发言环节,多位在教育界享有盛誉的专家学者发表了精彩纷呈的演讲。

清华大学艺术与科学研究中心设计战略与原型创新研究所所长蒋红斌教授主持开幕式并致辞,他首先对参加第八届全国高等院校中国设计基础教学论坛的专家以及教师们表示热烈欢迎,他提到,该论坛是以一线教师为主体的全国性教学研讨会,研讨会历经近十年,参与人数和规模逐年递增,已成为设计教育领域的重要交流平台。他强调,设计学在中国迅速发展,日新月异,而教学应是先知先行,善于总结和实践,鼓励教师们勇于表达自己的观点,这也是专家工作委员会努力的方向。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副院长、教授,清华青岛艺术与科学创新研究院副院长赵超教授在主旨发言中强调了设计学在人工智能时代的重要性和价值,特别是在技术和知识不断更新的背景下,设计学的交叉性显得尤为重要。他提出,设计学教育需要反思其核心价值和不变要素,并在教学改革中坚持这些原则。
他分享了清华大学设计学教育的经验和成果,特别是全球创新设计研究生联合培养项目,该项目整合了亚洲和欧洲的设计、文化产业中心的优势资源,培养具有高端理解力、创造力和知识整合能力的国际化人才。赵教授还提到了设计教育的三个主要方面:设计研究、设计教学和设计实践,并强调了设计教育应该培养学生解决现实世界中不确定和复杂问题的能力,以及非语言的创新思考和交流能力。最后,赵教授提出了构建全球创新设计人才培养的国际联盟网络的愿景,并强调了中国在全球设计教育中的贡献和智慧,希望通过这些努力,培养出具有全球视野的设计创新领导型人才。

南京艺术学院工业设计学院院长张明教授在演讲中分享了南京艺术学院工业设计学院在教育转型和学科交叉方面的探索和实践。他强调了教育过程中学生从设计爱好者成长为具备行业基本技能和素养的专业人士的重要性,并探讨了教师在技术和范式转型中的挑战。张院长还介绍了学院的一些具体做法,如几何美学教育、身体与空间的关系教学、设计初步课程等,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技能。
二、“从过程中来,到过程中去”主题发言

同济大学设计创意学院教授朱钟炎在主旨演讲中深入探讨了设计基础理论教育的重要性。朱教授提出,设计是将需求转化为具有特定特征和规则的实体程序或体系规定的过程和结果,涉及分类和细化,系统性和个性化。他提出了设计创意思维的四个方面:观察、思考、实践和感受,将设计基础、设计管理和品牌设计融合在教学中,以培养适应社会变迁和全面发展的设计思维。

北京理工大学珠海学院设计与艺术学院院长宗明明教授在主旨发言中强调设计教育要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智慧,整合不同学科的知识。她提到设计基础是设计学科的核心,涉及形态、机理、技能、技术、材料、结构和工艺等多个方面,并强调了设计基础教育的灵活性和多样性。她提倡设计教育应关注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问题,并对设计基础教学的未来发展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和期望。

上海科技大学创意与艺术学院杨继栋教授在主旨演讲中介绍了上海科技大学创意与艺术学院的教学理念和培养方案。他指出,上海科技大学致力于培养能够适应未来数字化时代的设计师,以产品设计和产品服务为能力核心,向外扩展到商业模型和社会影响力。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叙事能力、技术理解力、情感建构力以及面对社会的人与技术情感和可持续的思辨力。他还提到了学生需要理解技术和社会之间的互动关系,以及技术如何改变行为和驯化人类,强调在数字化时代下,设计教育的新机遇,特别是数字化和创造力的重要性。

湖南工程学院副院长、教授吴志军教授在主旨发言中分享了他在教学方面的思考。他强调,在当前背景下,如何更好地融合教育链、产业链和创新链,培养适应时代需求的人才,是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吴教授还分享了自己提出的“超学科的学习教育范式”,并介绍了如何通过创新创业型教育模式来应对产业变化和学生职业发展挑战。他提到,设计教育应关注学生的愿景培养,锻炼他们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同时,创新能力必须落实到产业链和创新链中,实现创意的落地。

沈阳理工大学艺术设计学院副院长陈峰教授在主旨演讲中分享了学院在理工大学中的特色发展道路。陈教授强调了学院在弘扬兵工文化和特色方面所做的努力,并介绍了学院在专业设置、教学改革、与企业联系等方面的探索。陈教授还介绍了学院在VR、军品文创产品等方面的合作和探索,以及建立产业学院、共建3D打印工厂等未来发展计划。
以上主旨演讲从高远的视角出发,为我国设计教育的未来发展描绘了一幅清晰的蓝图,指明了前行的方向,为培养更多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设计人才奠定了坚实基础。

21日下午,参与研讨会的专家学者一行共同前往青岛海尔设计研发中心进行参观考察与基础研讨活动。





在设计的标准体系与基础研讨环节,海尔设计总裁吴剑为大家讲解了海尔实际设计创新中的一些探索,与专家们一同开展了教学与产业界关于设计创新及设计基础教学的交流。他们一致认为,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和市场的不断变化,设计标准体系也需要不断更新和完善。与会嘉宾共同期待未来能有更多类似的交流与合作机会。
三、平行论坛
12月22日,研究院成功举办了两场旨在促进一线设计教师们与拥有丰富教学经验的专家们深入交流的平行论坛。这两个并行的交流论坛现场气氛热烈,为参与者们提供了一个充分互动与分享的平台。
平行论坛一 “‘新质’时代的综合设计基础教学探索”
该平行论坛旨在讨论交流在人工智能快速发展的“新质”时代下,综合设计基础的教学创新与探索。
论坛点评专家:
论坛邀请了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教授作为点评专家,包括: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严扬,同济大学教授朱钟炎,南京艺术学院工业设计学院院长张明,武汉理工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院长吕杰峰,上海科技大学教授杨继栋,沈阳理工大学艺术设计学院副院长陈峰。
平行论坛二 “学科交叉驱动综合设计基础教研升维”
该平行论坛旨在探讨学科交叉背景下的综合设计基础教学研究创新。
论坛点评专家:
此平行论坛的点评专家包括大连民族学院教授马春东,北京理工大学教授宗明明,清华大学艺术与科学研究中心设计战略与原型创新研究所所长蒋红斌,湖南科技大学建筑与艺术设计学院院长吴志军。
本次论坛于12月22日下午圆满闭幕。在此次活动中,清华青岛艺科院依托清华大学在艺术与科学交叉领域的深厚底蕴与广泛资源,致力于积极推动艺术与科学的深度融合与创新发展。在这个平台上,来自不同背景的专家学者、行业精英及学生等能够汇聚一堂,围绕设计教育的核心议题展开深入而全面的探讨,共同推动设计教育向着更加多元化、创新化的方向迈进。